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WebSocket详解(三):深入WebSocket通信协议细节
阅读量:7021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238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。

hot3.png

传统“长轮询”实现Web端即时通讯的问题

WebSocket出现之前,Web端为了实现即时通讯,所用的技术都是Ajax轮询(polling)。轮询是在特定的的时间间隔(如每1秒),由浏览器对服务器发出HTTP request,然后由服务器返回最新的数据给客服端的浏览器。这种传统的HTTP request 的模式带来很明显的缺点 – 浏览器需要不断的向服务器发出请求,然而HTTP request 的header是非常长的,里面包含的数据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值,这样会占用很多的带宽。
而比较新的技术去做轮询的效果是Comet(是一种被hack出来的基于http长连接的“服务器推”技术,看看这篇文章可以对Comet技术有个直观的了解:《》)。但这种技术虽然可达到全双工通信,依然需要发出请求。

WebSocket 技术概览

在 WebSocket API,浏览器和服务器只需要要做一个握手的动作,然后,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快速通道。两者之间就直接可以数据互相传送,改变了原有的B/S模式。
WebSocket技术应用的典型架构:
WebSocket详解(三):深入WebSocket通信协议细节_1.png 
WebSocket的技术原理:
WebSocket详解(三):深入WebSocket通信协议细节_2.png 
浏览器端的websocket 发起的请求一般是:

01

02

03

04

05

06

07

08

09

10

11

// javacsript

  var ws = new WebSocket("ws://127.0.0.1:4000");

  ws.onopen = function(){

    console.log("succeed");

  };

  ws.onerror = function(){

    console.log(“error”);

  };

  ws.onmessage = function(e){

  console.log(e);

  }

当 new 一个 websocket 对象之后,就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get 请求:
WebSocket详解(三):深入WebSocket通信协议细节_3.png 
这个请求是对摸个服务器的端口发送的,一般的话,会预先在服务器将一个socket 绑定到一个端口上,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在这个预定的端口上通信(我这里绑定的就是 4000 端口,默认情况下,websocke 使用 80 端口)。
然后,在服务器端的socket监听到这个packet 之后就生成一个新的 socket,将发送过来的数据中的 Sec-WebSocket-Key 解析出来,然后按照把“Sec-WebSocket-Ke”加上一个魔幻字符串“258EAFA5-E914-47DA-95CA-C5AB0DC85B11”。使用SHA-1加密,之后进行BASE-64编码,将结果做为“Sec-WebSocket-Accept”头的值,返回给客户端。
客户端收到这个之后,就会将 通信协议 upgrade 到 websocket 协议:
WebSocket详解(三):深入WebSocket通信协议细节_4.png 
然后就会在这个持久的通道下进行通信,包括浏览器的询问,服务器的push,双方是在一个全双工的状态下相互通信。

WebSocket 通信协议

如上述的例子:切换后的websocket 协议中的 数据传输帧的格式(此时不再使用html协议) 官方文档给出的说明:
WebSocket详解(三):深入WebSocket通信协议细节_QQ20160525-0.png 
直接看这个,谁都会有点头大: 我花了一幅图来简单的解释这个 frame 的结构:
WebSocket详解(三):深入WebSocket通信协议细节_5.png 
各字段的解释:

1

2

3

4

5

6

7

FIN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bit 表示信息的最后一帧,flag,也就是标记符

RSV 1-3        1bit each 以后备用的 默认都为 0

Opcode         4bit 帧类型,

Mask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bit 掩码,是否加密数据,默认必须置为1

Payload len   7bit 数据的长度,当这个7 bit的数据 == 126 时,后面的2 个字节也是表示数     据长度,当它 == 127 时,后面的 8 个字节表示数据长度

Masking-key      1 or 4 bit 掩码

Payload data  playload len  bytes 数据

所以我们这里的代码,通过判断 Playload len的值,来用 substr 截取 Masking-key 和 PlayloadData。
根据掩码解析数据的方法是:

1

2

3

for( i = 0; i < data.length ; i++){

   orginalData += data[i]  ^  maskingKey[i mod 4];

}

在PHP中,当我们收到数据之后,按照这里的格式截取数据,并将其按照这里的方法解析后就得到了浏览器发送过来的数据。 当我们想把数据发送给浏览器时,也要按照这个格式组装frame。 这里是我的方法:

01

02

03

04

05

06

07

08

09

10

11

function frame($s){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$a = str_split($s, 125)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f (count($a) == 1){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return "\x81" . chr(strlen($a[0])) . $a[0]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}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$ns = ""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foreach ($a as $o){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$ns .= "\x81" . chr(strlen($o)) . $o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}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return $ns;

          }

强行将要发送的数据分割成 125 Byte / frame,这样 playload len 只需要 7 bits。也就是直接将数据的长度的ascall码拼接上去,然后后面跟上要发送的数据。 每一个 frame 前面加的 ‘\x81’ 用二进制就是: 1000 0001 1000 :

1

2

1 是 FIN

000 是三个备用的bit

0001 指的是 opcode 官方的解释:
WebSocket详解(三):深入WebSocket通信协议细节_QQ20160525-1.png 
可以设置 opcode的值,来告诉浏览器这个frame的数据属性。

转载于:https://my.oschina.net/idea813/blog/891217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防止SQL注入解决方案
查看>>
python新手入门常犯的错误
查看>>
javascript之this指向
查看>>
FTP实时更新上传脚本
查看>>
awk中多个分隔符^识别办法
查看>>
Centos7 初始化MySQL5.7数据库
查看>>
从零开始的linux 第十八章
查看>>
c#获取逻辑硬盘信息
查看>>
vSphere虚拟化之vClient安装虚拟机
查看>>
23种设计模式介绍(二)---- 结构型模式
查看>>
IOT物联网观察之商业本质是价值交换,物量经济交换逻辑是什么?
查看>>
MySQL8.0 新特性:Partial Update of LOB Column
查看>>
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
查看>>
Python库的使用
查看>>
云上自动化:全球云上自动化编排系统比拼
查看>>
解读AI行业发展趋势
查看>>
嵌入式开发培训都要学什么?零基础参加嵌入式学习培训能学会吗
查看>>
flume的初体验
查看>>
hbase的基本操作
查看>>
DevOps工程师到底做些什么?
查看>>